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 发布日期:2014-08-22
  • 浏览:3161

赵 九 玉

8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8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相信,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821日,中央召开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地位和卓越贡献,学习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风范,不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阐释,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作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包括职业教育思想)。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科学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方针、教育质量观、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发展观、职业教育办学目标、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职业教育改革、专业人才任用激励机制、职业教育办学论等各个方面。邓小平关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和“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职业中学的教学质量问题”的重要指示,是我们办好民航职业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我同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广大劳动群众一样,对邓小平同志的崇高人格、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充满无限的崇敬。此刻我不禁想起12年前我曾撰写过一篇题名《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的文章。那是我当时作为一个“枪手”,替一位女同事的丈夫撰写的MBA毕业论文,她的丈夫是某企业的一位高管,靠了这篇论文他顺利拿到了金融保险专业的硕士学位证书。这件事对我当然不是什么光彩,但正是由于受托撰写这篇论文,使我得以在春节休假期间系统地阅读了《邓小平文集》一至三卷和有关学习参考资料,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功绩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明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世界大势出发、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治党治国方针,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的道理。

最近,我怀着极大的感动在观看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剧的适时播出,表达了全党、全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无比敬爱和深切怀念。在此,我也晒一晒自己十多年前写的那篇稚拙的论文,把它作为附录放在后面,以释放我此时的一种心情。


附录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广大干部群众以至理论工作者,基本上没有认真地思考过,对于我国建国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扰和疑虑,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没有进行过到位的思考和有成效的研究。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存在着教条化倾向,而“马克思去世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1)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曾照抄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把苏联模式神圣化,对于苏联的社会主义观念深信不疑,认为苏联模式是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模式,把它的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也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概念之上,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和纯粹的按劳分配,不能搞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主张“大体平均,略有差别”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建立了政企业不分、党政不分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时,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因此,要认清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去掉在社会主义理论上的种种附加,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首要的基本理论的再认识,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要重新研究和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他多次讲到,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认识,我们“不是完全清楚的”,“还在摸索之中”。他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2) 邓小平同志认为,要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必须顺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必须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使之成为在新形势下解决新问题的有力武器。

邓小平同志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关键的时刻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研究的,对解决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带领全党澄清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认识,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精辟的总结性概括,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引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二.“五句论断”——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 这就是著名的“五句论断”。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理论命题所作的总结性科学概括。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4),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制度,它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热爱,就是因为这个制度能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而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稍有逻辑能力的人都能理解的道理。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5)他还说:“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到底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6) 这个标准,就是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只有生产力得到解放并高度发展,才能体现这个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7)发展生产力,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是最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或者说社会主义本质的目标要素。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论断”的另外一个目标要素,是关于消灭剥削、消除差别、共同富裕的论断。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等同于剥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并不在于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从经济管理这个角度讲,计划和市场都不过是一种手段,它们本身并无所谓“主义”,都同样既可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为社会主义服务。所以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邓小平又强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8)共同富裕应当说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换言之,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辛劳和艰苦,都是为着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这一天的到来。

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层次目标的阐述,准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彻底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的模糊认识,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发动全国各阶层人民,全面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三.社会主义本质“五句论断”的特点

(一)从社会主义多层次的概念体系上界定社会主义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多层次的概念体系,其中最主要的层次是目标层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论断”正是在这个层次上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科学论断的。

“五句论断”提出了五个目标,其中前两点是生产力目标,后三点是利益目标或曰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到底是在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中得到体现的。能不能达到这两大目标,是判断一切社会主义理论和观点是否正确的标准。邓小平以社会主义的两大目标来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

(二)突出强调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在“五句论断”中,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放在了首位,这决不是随意的,表明了他对生产力标准的极端重视。毫无疑义,根据时代特征和我国国情,讲社会主义必须突出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有一个重要的基本命题: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中国的改革,当然是一场革命,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决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武装斗争。因此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9)“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0“农村改革实际上是一场革命,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1)

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继续,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我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12)

社会主义本质“五句论断”的后面三点,表达了社会主义的这一价值目标。反过来说,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没有两极分化现象。

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实践中表现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该认识到,它们是互为条件的。一方面,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以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为条件。所以,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是相互依存,互为存在条件的,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目标层次的全部内容。

(四)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描述是动态的、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承认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是发展的、可变的,那么,它们的概念同样会发生变化和变形,不能把它们限定在僵硬的定义中。但是从前我们讲社会主义,往往是在静态中用僵硬的定义来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固定观念。这种做法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基本要求的。

邓小平在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时,完全突破了上述这种形而上学的方法,使用了五个意义鲜明的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这就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表露和逐步实现,也要有一个相应的过程。邓小平正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中,在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的过程中,来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逐步实现的。这种研究方法,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典范,是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伟大贡献。

附注:

(1)邓小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91页)

(2)(5)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6页)

(3)(9)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3370页)

(4)(6)(7) 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13—314页)

(8)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64页)
  (10)邓小平:《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08页)
  (11)邓小平:同挪威首相的谈话(198412月)

  (12)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 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0~111页)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13卷 (人民出版社19939月版)

   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 (钱淦荣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9月版)